本文转自:安顺日报
□本报记者 卢维 唐琪 李超然 姚福进
暑假来临,我市各类免费公益培训班也随之启航,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7月14日,市文化馆“安顺·艺起来”青少年免费公益培训开班,书法、国画、捶草拓画、舞蹈、合唱、非洲鼓、蜡染等课程,吸引了近百名孩子参加。
市文化馆培训部主任阴花介绍,此次培训班培训对象是18岁以下,5岁以上青少年儿童,每班5至10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优先入学。培训从7月14日开始,到8月22日结束,每周、每天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固定时间授课。
近年来,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公益性和文化惠民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开设青少年免费公益培训班,让青少年在更加多元化的环境下尽情发挥潜能,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日,市图书馆2025年“悦在市图·快乐暑假”系列公益活动也正式开课,将持续至8月8日。作为市图书馆持续打造的暑期文化品牌活动,“悦在市图·快乐暑假”涵盖硬笔书法、科普阅读、非洲鼓、音乐、绘画等多元课程,致力于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活动伊始,吸引了不少小读者和家长走进图书馆,各课堂展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硬笔书法公益讲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执笔临帖,不仅学习书写技巧,更在点横竖撇捺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耐心与专注力;在绘本口才课堂,孩子们通过趣味互动和实践训练,锻炼语言表达与倾听理解能力,提升沟通自信;在科普阅读课堂,孩子们沉浸在科普知识的海洋,通过阅读分享交流,滋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7月15日,西秀区轿子山镇大硐口村村委会内,暑期公益课堂热闹开课。大学生志愿者或俯身辅导学生作业,或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
这处惠及40余名留守儿童的公益课堂,始于2023年暑假。“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安全照护成了难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雨滴说,针对这一情况,村两委决定开设公益课堂,每逢周末及寒暑假上午9点至11点,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服务。经过2024年教室设施升级,如今的公益课堂已形成“周末村干部授课、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轮值”的常态化模式。
四年级学生王荣喜是公益课堂的“老学员”,从2023年开始便来此上课。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作业写得快,还能和伙伴们做游戏,爷爷奶奶再也不用操心了。” 此外,通过“小手拉大手”,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文明理念带回家,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显著提升,家长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村集体工作的支持度持续提高,干群关系愈发紧密。
在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阳光同行、助力成长”公益辅导班也于7月15日开班,120名一至八年级学生开启为期20天的多彩假期。
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恒礼介绍,公益辅导班课程设置兼顾趣味与实用,包括学习辅导、书法培训、防溺水安全教育、民族健身操、军事体验等活动,覆盖不同年龄段需求。
“志愿者既辅导作业,又教技能,太贴心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家长们的认可,道出了公益培训班的价值——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陪伴中成长。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