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肚肚”的悄悄话翻译给你听
开场先问三个灵魂问题:
1. 宝宝喝完奶就皱眉头,是闹情绪还是闹肚子?
2. 一天拉 5 次算腹泻,还是 3 天拉 1 次算便秘?
3. 半夜突然大哭,到底是肠绞痛还是求抱抱?
别急,今天这篇就是“宝宝肠胃翻译器”。把常见症状按红绿灯分类,让你一眼看懂轻重缓急,再附送家庭护理锦囊,不焦虑、不踩坑!
——————————
红灯警报:立刻就医
1. 喷射状呕吐 + 发烧 + 精神差
2. 大便带血或柏油样黑便
3. 肚子鼓得像气球,摸上去硬邦邦
4. 尿量明显减少(<6 次/天)
出现以上任意一条,别再刷手机,直奔医院!
——————————
展开剩余80%黄灯提示:先观察 + 对症护理
表现 1:喝完奶就吐
• 区分溢奶 vs 呕吐
溢奶:嘴角流一口,表情惬意→拍嗝+竖抱 20 分钟即可。
呕吐:大口喷出,表情痛苦→暂停喂奶 30 分钟,小口补液,必要时就医。
表现 2:胀气 + 老放屁
• 典型信号:蜷腿哭、脸憋通红、肚子“咚咚”敲鼓。
• 三步排气操:
① 自行车蹬腿 30 秒
② 双膝压腹 5 次
③ 顺时针揉腹 20 圈
做完 80% 宝宝会噗噗噗大排气,瞬间安静。
表现 3:腹泻“蛋花汤”
• 判断标准:次数突然增多(平时 1 次→5 次),性状变稀水。
• 防脱水比止泻更重要:
口服补液盐Ⅲ按体重 10 ml/kg 小口喂,每拉一次补 50-100 ml。
• 饮食:母乳继续喝,奶粉可暂时换成无乳糖配方,苹果泥、胡萝卜水收敛又补锌。
表现 4:便秘“羊屎蛋”
• 信号:排便费力、大便干硬、肛门红。
• 家庭三板斧:
① 西梅泥/火龙果泥,当天见效
② 温水坐浴 10 分钟,菊花放松
③ 轻轻按压肛门 12 点方向,刺激排便反射
(切勿擅自用开塞露,连续 3 天无便可就医)
——————————
绿灯护理:日常养护
表现 5:肠绞痛黄昏闹
• 时间规律:每天傍晚 5-8 点准时开嗓,哭声嘹亮却无泪。
• 5S 止哭法:
Swaddle 包裹 → Side 侧卧 → Shush 白噪音 → Swing 轻摇 → Suck 安抚奶嘴
坚持 1-2 周,大部分宝宝 3 月龄后自愈。
表现 6:舌苔厚、口气酸
• 多是积食信号:奶量/辅食顿顿吃撑。
• 减负计划:
奶量:每次减 20-30 ml,拉长间隔 0.5-1 小时
辅食:停掉新食物,改喝米汤或苹果山楂水 1-2 天
——————————
饮食黑名单 & 白名单
黑名单:蜂蜜(1 岁内)、豆浆(易胀气)、鲜牛奶(1 岁前肾脏负担大)
白名单:
• 腹泻:BRAT 饮食(香蕉 Banana、米饭 Rice、苹果泥 Apple、吐司 Toast)
• 便秘:P 饮食(梨 Pear、豌豆泥 Peas、西梅泥 Prune)
——————————
常备小药箱
• 口服补液盐Ⅲ:腹泻黄金搭档
• 益生菌:选择婴幼儿专用菌株(如 BB-12、LGG),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 炉甘石洗剂:红屁屁或肛周瘙痒外用
⚠️ 注意: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需遵医嘱,不要自行加量。
——————————
何时去医院?
用“24-48-72”口诀记:
• 腹泻 >24 小时伴发热
• 呕吐 >48 小时无法进食
• 便秘 >72 小时无自主排便
——————————
写在最后
肠胃是宝宝情绪的“第二大脑”。当他哭闹拒奶、肚子鼓鼓,先别急着贴标签“难带”,而是把症状翻译成身体语言:
“我可能胀气了”“我便秘了”“我害怕新食物”。
读懂信号,对症护理,再加上一点点耐心,小肚肚很快就会恢复软软的笑容。
记得收藏+转发,让更多爸妈告别“肠”吁短叹!
发布于:重庆市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