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然轰炸包括叙利亚国防部大楼在内的关键部门,这一举动令人意外和震惊。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这一决定显得过于激进。当前由沙拉领导的叙利亚新政府与以色列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外交接触,并表现出关系正常化的意愿,这与过去的阿萨德政权视以色列为敌的态度有所不同。此外,近年来以色列主要针对什叶派力量进行打击,而沙拉领导的叙利亚新政权属于逊尼派阵营,因此这次空袭似乎是在对整个逊尼派阵营发出警告。同时,叙利亚新政府在特朗普时期与美国实现了外交突破,制裁也被解除,标志着叙美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的空袭不仅打击了叙利亚政府,也间接挑战了美国及西方世界。
以色列声称此次轰炸是为了保护叙利亚境内的德鲁兹人,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德鲁兹人虽然与叙利亚政府有摩擦,但他们毕竟是叙利亚公民,以色列无权为了保护某一特定群体而轰炸别国首都。实际上,以色列此举背后隐藏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近期,叙利亚新政府与以色列就戈兰高地的领土归属问题进行了谈判。以色列通过这次轰炸向叙利亚新政府发出信号,表明其在谈判中握有主导权,希望进一步巩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德鲁兹人聚居的苏韦达省位于戈兰高地边缘,以色列对该地区的军事关注和影响力不容忽视。通过削弱叙利亚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以色列试图鼓励德鲁兹人加强独立性,形成一个缓冲区,从而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提供更多空间。此外,以色列希望通过不断的军事行动强化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推动建立一个以以色列为中心的地区秩序。
此次轰炸还可能涉及内塔尼亚胡个人的政治利益。目前,以色列相关法庭正在审理内塔尼亚胡在两年前“阿克萨洪水”事件中的责任问题。在这个敏感时刻,以色列军方对叙利亚首都发动轰炸,使法庭审理暂停。这种时机的选择让人怀疑内塔尼亚胡是否试图借此转移国内外对其个人问题的关注,避免在法院审判中受到压力。近年来,以色列不断强化军事姿态,每一次军事行动不仅对外敌进行打击,也有助于内塔尼亚胡在国内保持政治稳定。通过不断发动战争,内塔尼亚胡能够确保自己不被政敌挑战,继续掌控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进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空间。随着战争的延续,内塔尼亚胡的“战时”政治利益也在不断积累。
以色列的轰炸行动显然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打击,而是一种战略性警告。从细节来看,以色列并没有直接攻击叙利亚总统府,而是针对了总统府周边的一些重要建筑,包括国防部。尽管以色列出动了12架战机,发动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但整体伤亡相对较轻,特别是叙利亚政府高层并未遭遇重创。这一切表明,以色列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打击和警告,甚至可能在轰炸前已与叙利亚方面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沟通。从战略上看,以色列此举不仅是想要削弱叙利亚新政府的威信,阻止其统一进程,同时也希望维持叙利亚的弱势状态,避免该国陷入完全的分裂或极端势力的复兴。叙利亚新政府面对以色列的攻击,可能会选择低调应对,不主动激化冲突,避免与以色列全面对抗。毕竟,叙利亚不仅面临着国内的重建任务,也不希望在美国和西方的支持下再次陷入外交孤立。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